環境污染治理亟須新的力量。“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核心是進行專業化分工,污染治理從“誰污染、誰治理”轉變為“誰污染、誰付費、第三方治理”。專家指出,需多措并舉提高資源配置能力,實現社會各類主體參與治污。而第三方治理的推出,則讓環保企業看到了工業污染處理市場的曙光。
打開環保企業增長新空間 第三方治理進入加速期
污染治理是一項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并需要后期持續良好的運營。這正是國家推行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初衷所在。迄今,多地對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推進,在催生專業化治污需求的同時,刺激了環保產業的發展,加速了社會資本進入環保領域。
第三方治污是排污者通過繳納或按合同約定支付費用,委托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即“排污者付費、專業化治理”。有預測稱,“十三五”期間,其市場規模將破千億。對此,中國資深環保專家胥樹凡亦曾指出,“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我國環境保護實際需要的環境污染治理新模式,也是今后我國環境保護轉型發展的大趨勢和必然方向,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和強大的生命力。”
工業環保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既離不開作為污染物排放主體———排污企業的主動作為,更需要發揮環保公司的專業優勢。作為出資方的排污企業和作為治理方的第三方公司可在污染治理過程中相互監督,從而避免傳統的“誰污染誰治理”原則所帶來的弊端。面對愈發嚴格的環保要求,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有利于降低企業治污成本、提高治污效率,促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降低環境污染事件發生的風險,促進環境質量改善。
對于環保企業的運營,就像企業跑向“目的地”,引入第三方治理,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失為一條“跑道”。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工業企業和環保企業不是對立的,雙方要有共同的目標,第三方治理模式需要長期配合和良性合作,zui終通過更好更節能的技術手段、更低的代價進行治理。此外,第三方治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從而推動環保產業良性、健康發展。
政策層面上看,第三方治污并不缺少支持。黨提出要推行第三方治理,國務院辦公廳在2014年出臺了《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以環境公用設施、工業園區等領域為重點,以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為導向,營造有利的市場和政策環境,改進政府管理和服務,健全第三方治理市場。
2017年8月,環保部出臺了《關于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再次推行第三方治理。其中明確提出,對區內企業污水、固體廢棄物等進行一體化集中治理,并支持第三方治理單位參與排污權交易,以多種形式實踐第三方治理模式。并鼓勵第三方治理單位提供包括環境污染問題診斷、污染治理方案編制、污染物排放監測、環境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運營及維護等活動在內的環境綜合服務。
一邊是治污者熱情高漲,一邊排污者不愿接招。落地難、推廣慢、市場反應冷熱不均——多位專家表示,盡管被給予厚望,第三方治污在我國卻仍處發展初期。“第三方治理沒有大規模做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業主方比較看重資金的帶來者,而第三方治理主要解決技術、管理等方面問題,所以推進速度相對較慢。”環保資深人士孫明華指出。
對此,有媒體曾指出,第三方治污所遭遇的困局,很大程度上或可交給“市場”去解決。此外,環保部下一步將強化行業監管,加大環境監管喝執行力度,加大重大典型案件曝光力度,探索出臺第三方治理企業監管配套政策。
(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文章鏈接:中國環保在線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3254.html